摘要:这一年,张继进士及第,却在吏部铨选中落选。他准备返乡,又遇到安史之乱,张继避乱来到吴越之地的姑苏城。月落乌啼,满天霜云,这一次的意外,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。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月亮已经落下,乌鸦啼鸣,满天霜云遮蔽着天空。只有江...
这一年,张继进士及第,却在吏部铨选中落选。他准备返乡,又遇到安史之乱,张继避乱来到吴越之地的姑苏城。
月落乌啼,满天霜云,这一次的意外,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。
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
月亮已经落下,乌鸦啼鸣,满天霜云遮蔽着天空。只有江上的枫树和渔家的灯火相伴,独自和着愁绪而眠。
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”,
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,夜半开始敲钟,钟声沉闷而悠长,传到我的客船之上。
关于夜半有没有钟声,宋人一再讨论真伪。
唐代寺院夜半敲钟是有事例的。
于鹄诗有“遥听缑山半夜钟”,白居易有“半夜钟声后”等,唐代苏州有三更后、四更初寺院鸣钟的习惯。
《唐风怀》说:“此诗苍凉欲绝,或多辨夜半钟声有无,亦太拘矣。”
相对于长安和洛阳,姑苏城是一片偏远的静土,被冷落的地方。
失意孤独的人,来到了落寞的枫桥,夜晚的霜,凉凉的月,江上模糊的枫树,船上孤独的渔火,全在一片朦胧惆怅之中。
寒山寺的钟声,夜半响起,它打不破人类这种朦胧的惆怅,只把一种世外的、与世无争的清净之音,传递到带着世俗功利的心里。
《枫桥夜泊》的意境是浑然的,它包含了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的自然景物,也包含了“对愁眠”的人类精神的挣扎与痛苦。
人生失意的惆怅与生命存在的困境,是人不得不经历的精神苦痛。
它把这种精神苦痛融入了诗歌浑然的意境当中,加上寒山寺的钟声,让这首深沉朦胧又隽永的诗篇,具有一种哲学的意味。
《枫桥夜泊》流传到日本,几乎妇女儿童都会吟诵,有人认为:这是流传的功劳。
其实《枫桥夜泊》带着“孤寂惆怅”的审美,和日本传统文化里的“幽玄”美学是相通的。这首诗被不同民族的人,共同喜欢了一千多年。
枫桥和寒山寺,也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,变成文人心目里的故乡。
枫桥夜泊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月落乌啼飞流霜,江峰渔火怅相望。夜半寒山寺里钟,声声飘到客船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