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#打开眼界#夜游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踏上寒山寺,一股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,脚步便有些慢了,心想天下名山古刹,都似曾相似。这并非全赖大自然的造化、倒是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寒山寺亦不例外。作客苏州,...
#打开眼界#夜游寒山寺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踏上寒山寺,一股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,脚步便有些慢了,心想天下名山古刹,都似曾相似。这并非全赖大自然的造化、倒是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寒山寺亦不例外。
作客苏州,不到寒山寺,算不得到过苏州。苏州朋友孙主任说,寒山寺和园林都是姑苏的象征,是苏州人的骄傲,你能不到寒山寺?我没有理由不去,便选择在这个和风习习的春夜登山。
天上有月,却不甚明朗,人行道上黑黝黝的,给这千年古刹披上了一种朦胧的美。月落?乌啼?钟声?客船?我一路找寻,不见当初的夜晚,我无法想象出穷书生张继当时愁旅满怀的心境。
寒山寺是苏州城西枫桥镇上的一座古刹,黄墙绿树,庄严幽深,它初建于南朝梁代,名“妙利普明塔院”,后改名“寒山寺”。寒山,自号“寒山子”在唐贞观年间隐居天台山寒岩,年轻时烧火砍柴,当过一段苦行僧。看来他是个不同寻常的和尚。这么想着,便昂了头走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。时间几近子夜时分,庙堂里居然聚集着一批虔诚的香客。他们都是等待着抽头炉的好香,单等那子夜的钟声敲响。
当,当当!子夜的钟声终于以其神秘、宏量的音符如天籁之声响彻整个寒山寺。我忽发奇想,唐朝的张继是不是穿越时空的隧道,乘着乌蓬船而来?或许伫立船头,啥吟唱“月落乌啼…”而我几个游客,完全乘兴而来,别无所求。孙主任却说,都来祈祷吧,何不博得一乐?我很随意抽了只签。孙主任接过一看,喜形于色:“上上大吉”,于是我们都朗朗大笑。
在读书人眼里,《枫桥夜泊》是寒山寺一道迷人的风景,然而在普通百姓心中,在寒山寺,真正值得顶礼膜拜的莫过于“合和”两仙。“合和”两仙是苏州人和睦相处的象征。在寒山寺大雄宝殿后壁,嵌有清代著名画家罗聘所画寒山,拾得写意石刻。大殿旁堂屋供木雕金身寒山拾得塑像,一人手持一荷,一人手捧一盒,造型古朴,栩栩如生,是佛教艺术中的精品。
苏州民间传说,寒山和拾得同住一个村中,同恋一个姑娘。临婚时,寒山始知“撞车”,于时弃家奔苏州枫桥,削发为僧拾得听说,亦舍女来江南寻塞山,乃折一盛开荷花前往礼之,塞山一见,急持一盒斋饭出迎。两人乐极,同时出家,在此开山立庙为“寒山寺”,我国民俗,常用汉语谐音双关,表达某种寓意一手持荷,“荷”与“和”同音,取“和谐”意;一手捧盒,“盒”与“合”同意,取“和好”之意想必是根据历代劳动人民的意愿,他俩就这样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神袛之一。
香客当中,有位老婆婆引起我的关注。我便找她搭讪。老人告诉我,她的儿与她长期不睦,为求得“和合”,不顾年体衰,从天府之国四川千里迅赶来……
可怜天下父母心!看着老人颜巍巍地跪拜在菩萨腳下,我不禁鼻子有些发酸,赶忙将老人扶起来,我自己却仰视硕大无比的菩萨像,双手合十,真诚祈祷着普天下的老百姓和睦相处,互敬互爱。
“带走一盏渔火,让它温暖我的双眼:留下一段真情,让它停泊在枫桥边……“此时钟声再次宏量的响彻起来,与这优美动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,给这周遭寂静的春夜增添无穷的魅力。
钟丽娟/文
朱家燊摘錄